图片展示
图片展示

加强数字政府建设是加快数字化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首次明确提出“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十四五”规划纲要强调要“提高数字政府建设水平”。

2021年12月24日,国家发改委印发《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规划提出:要顺应数字化转型趋势,以数字化转型驱动治理方式变革,充分发挥数据赋能作用,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水平。要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加强新技术创新应用,推动政府治理流程再造和模式优化, 不断提高决策科学性和行政效率。要全面提升建设效能,创新政务信息化建设应用模式,加强资源集约统筹利用,实现政务信息化建 设由投资驱动向效能驱动转变。要优化政务服务水平,坚持以人民 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优化政务服务质量,提升政务服务便利化水平, 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2022年6月23日,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加强数字政府建设的指导意见》。 意见指出:要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推进政府治理流程优化、模式创新和履职能力提升,构建数字化、智能化的政府运行新形态,充分发挥数字政府建设对数字经济、数字社会、数字生态的引领作用,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

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规划明确:要发展高效协同的数字政务。加快制度规则创新,完善与数字政务建设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强化数字化能力建设,促进信息系统网络互联互通、数据按需共享、业务高效协同。提升数字化服务水平,加快推进“一件事一次办”,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加强和规范政务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管理。

 

新建锚点2

智慧市政运维管理

 

国家在“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提出“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对数字社会、数字政府、数字经济等提出了全面要求,以数字化转型整体驱动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变革,全面提高城市运行效率和宜居度,是当前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初衷。同时,新型智慧城市成为新时代开展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抓手,也是政府实现数字化治理和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更是未来城市提升长期竞争力、实现精明增长、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建设路径。

市政综合运维平台按照“数治运维-科技赋能‘云治理’,智聚市政-携手共绘‘一张图’”的顶层设计思路,立足于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市政工作扩大化及精细化的实际需要,以网格化精细管理为基础,运用物联网、边缘计算、AI大数据等信息技术,整合与市政管理和安全运行相关的资源,构建人、事、物、数四联的市政运维信息化平台体系,为数据驱动资源、应用调度资源提供有力支撑,深化拓展市政综合管理功能,建设符合智慧城市管理需求的市政综合运维平台,实现了市政管理资源高度整合、专业信息系统高度集成、部门联勤联动高度协同以及上下贯通指挥的高度统一。

图片展示
提升市政管理决策数据支撑能力
基于市政综合运维平台建设,实现了多平台多部门数据汇聚,打造市政综合运维管理数据底座,实现市政管理多部门数据归集,多平台数据集中,对分布在各管理部门的城市运维相关数据进行数据治理和分析,建立一个能够全方面、多口径、多方式展示全市城市运行状况的数据可视化展示平台,为各级部门及领导提供城市市政综合规划、发展预测的管理决策和业务应用的数据支持,从整体上提升城市市政管理与服务水平,提高市民的满意度。
提升全域全时段市政运行状态感知能力
通过对接覆盖城市范围的多种类型摄像头,建立全域全时段的市政视频感知体系,对城市运行状态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精准监测,全面获取影像、视频、各类运行监测指标等海量城市数据,实现对城市环境、设备/设施运行、指挥调度进展等的全方位感知,实时获取城市全域全量运行数据,并基于深度学习及大规模图像训练形成市政场景识别模型库,准确识别市政场景中图片中的物体类别、位置、问题、置信度等多个维度的综合信息。
提升市政运维管理可视化与智能化水平
依托视频监控和图像智能分析能力,自动分析重点路段、重点设施及重点区域的运行情况,及时反映企城市治理实况,从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市政设施、城市秩序等不同维度对市政运维管理各环节运行状态进行可视化监测,通过智能化手段及时反映市政运维管理中存在问题,帮助城市健康发展、市政运维治理、城市面貌改善等。
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强化市政管理在态势监测、指挥调度、运行管理三方面能力,把事关城市运行的各类数据、系统集成到市政综合运维平台上来,真正实现数据汇集,系统整合,功能融合。同时积极探索助力城市运行管理,以指标、事件与场景为核心,驱动城市管理与协同,打造看的见,听的见的市政指挥调度能力,提升城市治理精细化、现代化水平。

政务服务平台

近年来,数字化治理成为国家重点发展方向,各地区纷纷探索以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为驱动的智慧政务模式,中央及政府出台各类指导方针与政策推进政务服务在数字化、智能化方面的进程。政府积极探索和实践网络、数据和智能为超大型城市精细化治理所带来的新动能,大力建设创新化、高效化、一体化的城市管理及市民服务系统,实现政务服务门户精细化治理。

图片展示
政务服务信息全域感知
通过过构建政务全域数据AI感知引擎实现数据多维分析能力,打造政务应用场景知识图谱、六大场景专题应用与报告,从而实现政务服务感知预警,以提升市民对12345热线服务满意度指数。
政务服务质效服务监管
基于业务办理绩效监管,实现对承办单位办理工单、办结反馈情况进行监管,客观反映承办单位日常处理热线工单的质量和效能情况。 通过受理绩效管理功能,对热线服务人员提市民诉求的接收、处理、转派效率情况进行有效监管》
政务服务平台数据治理
业务平台数据治理主要通过构建政务热线数据治理标准,形成热线业务平台数据资源目录,提供全域数据整合清洗、数据入库配置、据质量管理、数据资产管理、数据生命周期管理等功能,并和一网统管大平台的地图管理功能进行整合,实现业务分布与地理信息相关联展示。
多触点信息发布平台
基于H5的开放式移动端微受理前台“多触点随申拍”,满足App、微信、小程序等移动渠道的集成需求,提供随申拍快捷受理、办理实况跟踪、市民互动直通车等功能,给市民一个互动功能丰富、智能便捷的诉求受理及办理过程交互窗口。
政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治理平台

政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治理平台

政务信息系统数字化治理平台面向政府部门提供政务数据资源的共享平台,通过全面清点梳理政务信息资源目录、政务数据资产,实现数据的“可见、可查”;整合各部门信息资源,建立全市信息资源共享体系,按照共享为常态、不共享为例外的原则,制定共享交换管理办法,明确管理模式及各部门对数据共享的权力责任,保障信息资源共享的长效运行,逐步落地各部门共享数据到共享平台资源中心,实现数据的“可管、可控”。制定统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支撑各业务单位和业务部门的数据共享、交换和业务协同工作,支撑政府数据的整合应用,最终实现数据的“可用”,为城市智慧化建设夯实基础。制定统一的级联标准和接口,贯通国、省、市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实现据共享交换平台的目录通、资源通、业务流程通。

 

 

政务云服务

 

随着政府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政务服务的变化和新业务场景的出现,对云网等政务设施提出了新的要求。政务系统上云已成为各地政府数字化转型的必选项,目前政务系统加速向政务云迁移,政务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预计 2023 年将达到 1203.9 亿元。

政务云建设重点正从基础设施层过渡到应用层,需统筹云、网、数资源,形成互联互通、协同联动、数据赋能、安全可靠的政务平台云网支撑能力,全面保障政府数字化改革向纵深推进。 浩方信息结合政务行业特点和安全保密要求提供适应于政务行业的云应用开发能力和云运营支撑能力,面向政务部门提供集约、安全可靠的一体化算力资源服务,支撑各级政务部门快速灵活地调用资源,降低各单位利用各类资源的门槛和成本,满足数字政府大规模业务承载、大数据开发利用、共性履职应用的需要。“数字政府”政务云平台以“互联网+政务服务”技术体系、政务云安全要求、云计算服务安全指南等国家标准为依据进行总体架构构建。

 

政务云行业应用开发服务
提供政务云行业应用平台及对外服务系统相关的软件或插件支持及相关技术服务,例如云平台虚拟化、云管、云监控、云文档、云容器化、云各类专业模块或子系统开发,以及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及软件定制化开发。
政务云运营支撑服务

提供全面、有效、及时的政务云行业应用平台开发技术服务信息化技术支持和运营服务,负责解决政务云行业应用平台使用中发生的问题,具体内容为:协完成日常维护和系统管理,相关的系统检测、跟踪、监控、优化、更新,以及现场客户的培训、交流沟通等运营服务支撑。

上海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上海市杨浦区淞沪路433号创智天地企业中心6号楼10层

联系方式: 021-60151780

上海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南京分公司

公司地址: 南京市玄武区玄武大道699-22号江苏软件园18幢

联系方式: 025-68202266

上海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办公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学院路51号首享科技大厦6层

联系方式: 010-83031730

盐城浩方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办公地址: 盐城市盐南高新区文港南路49号西伏河数学智能创新社区内展示中心楼215室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使用企业微信
“扫一扫”加入群聊
复制成功
添加微信好友,详细了解产品
我知道了
沪ICP备2021016558号